有人說,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如實現(xiàn)財務自由,人身自由等,就叫隨心所欲。
也有人說,能夠無限放縱自己,才是真正的隨心所欲。
(資料圖)
還有人說,隨心所欲,指的是能夠遵照自己的心去行事且完全沒有任何顧慮。
那么,事實真的如此嗎?
當然不是。
因為所謂“隨心所欲”,其實另有所指。
進一步地說,“隨心所欲”強調的是“隨心”,而不是“所欲”,更不是無所欲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無所顧忌,毫無底線。
那么,何 為“隨心”呢?
我們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繼續(xù)分析,即:
一、“心”不是情緒
“心”是什么?
在電視劇《天道》中,丁元英的答案,頗能讓人有所啟發(fā)——他說,“心”是愿望。
但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人們往往習慣把“心”當成情緒,以至于誤認為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是“隨心所欲”。
言外之意,“心”不是情緒,而是自己的真正需求。
當然,有人可能會說,滿足情緒就是自己的需求。
這當然是一種更深的誤解了。
為什么?
有兩大原因,一是情緒源于欲望,二是深受欲望之牽引;“心”則是自己的真正需求,即愿望、或者真正的目標。二是欲望無止境,根本不可能完全被滿足。而“心”,卻是可能滿足——達到目標就是滿足。
由此可見,心不是情緒,“隨心所欲”更不是被自身情緒牽引著走。
二、“心”是真正的自我
有人說,人人都有“心”。
但是,他們所講的“心”,更多是指心臟、心理、或者人為分別的“心”,而不是隨心所欲的“心”。
那么,隨心所欲地“心”,到底是指什么呢?
其實,“心”指的就是真正的自我。
一個人唯有找到真正的自我,清楚自身的真正需求以及努力的方向,才能夠正確理解這個“心”。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個人唯有找到真正的自我之后,才能夠真正地“隨心所欲”。
三、真正的“隨心所欲”,強調的是擺脫自身情緒牽引與影響
如上所說,人要做到“隨心所欲”,其前提就需要找到真正的自我。
因為找到真正的自我,才能夠擺脫外在一切以及自身情緒的牽引與影響,從而可以認清并實現(xiàn)“心之愿望”,這才是真正的“隨心所欲”。
甚至可以說,一個人若是還會受到自身情緒的牽引,動不動就發(fā)脾氣,或者為了滿足私欲而做出一些傷害他人利益的行為,當然就不能說是“隨心所欲”了。
所以,綜上所述的這些內容,或許正是“隨心所欲”這一概念的本義,至少這是我見過的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