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畫我家那邊的竹子嗎”“可以畫新安江嗎”“可以畫上媽媽嗎”......在歙縣鮑川村村委會三樓,四十余名中小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熱烈地討論并創(chuàng)作了題為“你眼中的徽州”主題畫。帶他們畫畫的是皖西學院外國語學院才聚徽州暑期支教實踐團成員王夢迪,她說:“學生們第一次用畫筆記錄下自己生活了好幾年的家鄉(xiāng),種下鄉(xiāng)情的種子也許是鄉(xiāng)村未來的希望?!?/p>
(資料圖片)
今年,王夢迪與八名成員一起來到歙縣鮑川村開展“三下鄉(xiāng)”支教活動,他們將“紅色+專業(yè)”融入到各項社會實踐中,構(gòu)建“五育并舉”的特色課程體系。
音樂課上,在《少年中國說》振奮激昂的歌聲里,學生們齊聲高唱“少年自有少年狂,心似驕陽萬丈光。千難萬擋我去闖,今朝唯我少年郎”;《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的旋律與節(jié)奏賦予了英語學習更多的樂趣;在《八月桂花遍地開》的跟唱中,學生們了解那段艱苦卓絕的故事?;顒又?,學生們分組進行折紙傳球、紙杯傳水、看詞拼字等游戲?!坝螒虻膮⑴c度很高,這不僅能讓大家擴充英語的詞匯量,更能感悟到團結(jié)、奉獻和努力拼搏的精神?!背蓡T吳華劍說。
在支教即將結(jié)束之際,皖西學院師生舉辦了一場兒童文藝匯演,帶領當?shù)貎和姓故玖?0天以來學生的學習成果,體現(xiàn)了以文化人、以德潤心的教育宗旨,呈現(xiàn)了一場由“禮贊家鄉(xiāng)”集體朗誦、“畫說徽州”繪畫展示、“緬懷英雄”手工展示、“紅色傳承”英文朗誦、樂器獨奏和舞蹈展示等節(jié)目組成的文藝匯演。
“老師你明年還來嗎?我明年還想做你的學生”“老師下次再來的時候一定要給我打電話”......在活動接近尾聲時,很多學生拿出紙筆找每一位成員留下名字和聯(lián)系方式?!吧踔劣行W生在回家的路上就哭了起來,第二天便給我們打電話。有些學生的家長還特意過來跟我們道謝。”成員錢思靜說:“看著學生和家長遠去的身影,我們也挺難受的,不過我們約好了以后一定會再來看望他們。”
鄉(xiāng)村振興,教育先行。皖西學院外國語學院團委副書記黃晶晶說:“支教實踐團成員們在向孩子們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也傳遞了關愛和關懷,也在做實事、做好事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這是一場青春與鄉(xiāng)村的雙向奔赴?!?/p>
成員們合影
感悟
中午吃完午飯和孩子們一同趴在桌上休息時,總有孩子跑過來和我聊天。“王老師,你看看這是什么?”一個小女孩拿出一只紙蝴蝶送給我。我很高興,夸她心靈手巧,從此,她便每天拿著更多的手工折紙來找我,當孩子們教我折紙時,我覺得非常美好、非常治愈。
“老師你知道數(shù)學單位中1弗隆等于多少嗎”“老師你知道什么是曬秋嗎”......有的知識我也是第一次接觸,我便搜集資料,再向他們仔細講解。就是在這樣教學相長的時光中,我與孩子們相互熟悉、共同進步。
——才聚徽州暑期支教實踐團成員 王夢迪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fā)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只有對文化有自信,才能從深厚的文化中不斷汲取向上的力量。孩子們來自附近的幾個村莊,他們生在歙縣,了解這里的許多美景卻不了解這些景色背后的故事。課堂上,我們談了徽州的歷史和現(xiàn)狀,從徽文化、徽商、徽菜講到徽墨和歙硯。保存完好的徽派建筑和得以傳承的各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演繹著徽文化的精彩,需要我們共同守衛(wèi)和傳承,作為一名徽州人,作為新時代青年,更有一種油然而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才聚徽州暑期支教實踐團成員 陳安琪
□本報記者徐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