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 2022-04-15 10:43:19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快報
近日,有網(wǎng)上傳言稱:
新冠病毒順風(fēng)向傳播,致“陽性樓串”
不少網(wǎng)友開始擔(dān)心:
開窗都有風(fēng)險了?!
這種說法有依據(jù)嗎?
周圍有“陽”樓
病毒會不會通過窗戶隨風(fēng)飄進(jìn)我家?
相關(guān)專家進(jìn)行了解答
↓↓
保持開窗和空氣流動
可最大限度降低氣溶膠傳播的風(fēng)險
復(fù)旦大學(xué)附屬華山醫(yī)院感染科副主任醫(yī)師王新宇表示:首先,要明確我們?yōu)槭裁词冀K在“三件套”和“五還要”中提倡“窗戶還要盡量開”?!耙驗樾鹿诜窝壮孙w沫傳播和接觸傳播兩種途徑之外,還可以通過空氣傳播。而空氣傳播最重要的要素就是高濃度病毒顆粒的氣溶膠。”王新宇介紹,這些病毒顆粒由感染者在感染排毒期從呼吸道排到環(huán)境中,如果周圍的易感人群吸入了這種高濃度的氣溶膠,便可能被感染。
氣溶膠,是指懸浮在氣體介質(zhì)中的固態(tài)或液態(tài)顆粒所組成的氣態(tài)分散系統(tǒng)。很多市民都知道,新冠病毒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播。但是,正如“離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談氣溶膠傳播也需要考慮濃度問題。
如果在室外,由于空氣氣流的作用,感染者排出的高濃度氣溶膠可以很快被新鮮空氣稀釋,達(dá)不到感染人體的濃度,也就造不成這種威脅。而在空氣不流通的室內(nèi)環(huán)境,高濃度的氣溶膠可能會存在相當(dāng)長一段時間,即使感染者已經(jīng)離開了這個空間,后續(xù)進(jìn)入的人仍有可能被感染。
正因如此,保持開窗和空氣流動,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氣溶膠傳播的風(fēng)險。反過來看,如果室內(nèi)的含有高濃度病毒顆粒的氣溶膠經(jīng)過開窗被吹到了戶外后,很快被稀釋,也不太可能造成“跨樓”傳播的現(xiàn)象。
不過專家也提醒:
這兩種情況需要注意
王新宇也提醒,有的特殊情況需要注意:
“有些小區(qū)樓間距太近,近到一個人可以從一棟樓的窗戶爬到對面另一棟樓的窗戶。這種情況下,如果兩邊同時開窗,理論上存在氣溶膠沒有被戶外空氣充分稀釋,從而‘跨樓’進(jìn)入另一棟樓宇的可能性。但是,只要空氣繼續(xù)保持流通,氣溶膠還是會迅速被稀釋到?jīng)]有感染能力的?!?/span>
另外,有些住宅的窗戶面向室內(nèi)走廊打開,也可能存在同樓內(nèi)病毒傳播隱患。
目前醫(yī)學(xué)界尚沒有明確新冠病毒能夠跨樓宇傳播的研究結(jié)論,僅存在理論上微小的可能性?!斑@種微小的可能性不應(yīng)被夸大,造成恐慌?!蓖跣掠畋硎?,開窗通風(fēng)始終是切斷空氣傳播這條傳播途徑的有效措施,無論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還是我國的防疫政策,都一直建議大家多開窗、多通風(fēng)。
專家建議:陽性感染者應(yīng)及時轉(zhuǎn)運
對相關(guān)場所進(jìn)行消殺
上海交通大學(xué)-耶魯大學(xué)衛(wèi)生政策聯(lián)合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趙大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奧密克戎的氣溶膠的傳播主要還是在相對密閉的空間當(dāng)中才會出現(xiàn)。
不過,現(xiàn)在不可避免在一些小區(qū)里,未來還有潛在的陽性感染者,即便是陽性感染者轉(zhuǎn)走了之后,部分地區(qū)也未必能在第一時間進(jìn)行在樓道或者其他公共場所的系統(tǒng)消殺,確實可能會造成居住區(qū)域一定程度的感染。
因此,雖然這種說法不夠嚴(yán)謹(jǐn),不夠科學(xué),但也確實提醒相關(guān)部門,一方面要做好陽性感染者及時轉(zhuǎn)運,密接者及時的隔離和相關(guān)場所消殺,另外一方面公眾在做好常規(guī)防護(hù)措施的前提下,也沒有必要過度的恐慌。
防范氣溶膠傳播
還應(yīng)檢查家中衛(wèi)生間的地漏、下水道
上海疾控也提醒市民,居家隔離時最好始終保持家中開窗通風(fēng),若無法做到,至少要保持每天開窗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鐘。
為防范氣溶膠傳播,建議檢查家中衛(wèi)生間的地漏,給馬桶附近(非淋浴房)的地漏定時加水。以及檢查家中所有下水管道,例如廚房洗碗槽、衛(wèi)生間臺盆、洗衣機(jī)排水管、陽臺臺盆等,如果排水管道,尤其是軟管和地漏之間密封不嚴(yán),可使用硅膠等材料將其密封,如無硅膠也可用膠帶。
2022-04-14 15:18:52
2022-04-14 15:07:46
2022-04-14 15:03:43
2022-04-14 15:00:13
2022-04-14 14:49:38
2022-04-14 15:40:49
2022-04-14 15:34:37
2022-04-14 15:33:07
2022-04-14 15:30:50
2022-04-14 15:30:11
2022-04-14 15:29:59
2022-04-14 15:24:43
2022-04-14 15:20:45
2022-04-14 15:18:52
2022-04-14 15:16:39
2022-04-14 15:12:51
2022-04-14 15:07:46
2022-04-14 15:04:47
2022-04-14 15:03:43
2022-04-14 15:03:00
2022-04-14 15:00:13
2022-04-14 14:49:38
2022-04-14 14:45:19
2022-04-14 14:44:21
2022-04-14 14:37:09
2022-04-14 14:33:19
2022-04-14 14:29:55
2022-04-14 14:28:43
2022-04-14 14:22:06
2022-04-14 14:15:20
2022-04-14 14:12:04
2022-04-14 14:11:58
2022-04-14 14:11:58
2022-04-14 14:08:56
2022-04-14 14:03:57
2022-04-14 14:01:10
2022-04-14 13:59:46
2022-04-14 13:45:40
2022-04-14 13:35:18
2022-04-14 13:32:17
2022-04-14 13:31:04
2022-04-14 13:27:21
2022-04-14 13:25:56
2022-04-14 13:16:30
2022-04-14 13:09:55
2022-04-14 13:08:12
2022-04-14 13:03:10
2022-04-14 12:48:24
2022-04-14 12:46:15
2022-04-14 12:39:13
2022-04-14 12:13:49
2022-04-14 12:01:35
2022-04-14 12:01:00
2022-04-14 11:38:07
2022-04-14 11:24:28
2022-04-14 11:23:45
2022-04-14 11:03:48
2022-04-14 10:57:43
2022-04-14 10:55:57
2022-04-14 10:20:41
2022-04-14 10:15:40
2022-04-14 10:12:41
2022-04-14 09:50:26
2022-04-14 09:47:00
2022-04-14 09:40:08
2022-04-14 09:37:40
2022-04-14 09:32:45
2022-04-14 09:32:25
2022-04-14 09:29:19
2022-04-14 09:25:47
2022-04-14 09:17:26
2022-04-14 09:17:09
2022-04-14 09:12:42
2022-04-14 09:10:28
2022-04-14 09:10:26
2022-04-14 09:08:07
2022-04-14 09:07:07
2022-04-14 09:00:03
2022-04-14 08:52:38
2022-04-14 08:46:14
2022-04-14 08:37:57
2022-04-14 08:34:48
2022-04-14 08:32:43
2022-04-14 08:32:19
2022-04-14 08:30:56
2022-04-14 08:28:49
2022-04-14 08:25:47
2022-04-14 08:23:38
2022-04-14 08:21:22
2022-04-14 08:17:41
2022-04-14 08:13:04
2022-04-14 08:12:19
2022-04-14 08:08:52
2022-04-14 08:08:23
2022-04-14 06:38:30
2022-04-14 05:46:31
2022-04-14 05:32:06
2022-04-14 05:13:58
2022-04-14 05:05:58
2022-04-14 05:05:20
2022-04-14 05:02:35
2022-04-14 04:59:45
2022-04-13 22:49:40
2022-04-13 22:27:39
2022-04-13 22: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