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北方網訊:“在2008年‘5·12地震’中,位于四川綿竹漢旺鎮(zhèn)的東汽檔案情報大樓遭受嚴重損壞,樓中保存的工程檔案和圖紙等資料,紙質版被水浸泡,數字版也一時無法使用,只有縮微膠片在此時為災后重建提供了重要依據?!碧旖驁D書館的縮微拍攝工作就是和縮微膠片打交道,他們是圖書館文獻的守護人。
. 用影像“濃縮”歷史
. 縮微技術是一種信息的模擬存儲技術,又稱為縮微攝影技術或縮微復制技術。采用專門的設備、材料和工藝,把原始信息原封不動地以縮小影像的形式攝影記錄在感光材料(通常是膠片)上,在此基礎上加工制作成縮微品(也稱為“縮微復制品”或“縮微文獻”)。記錄在縮微品上的縮微影像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和方法,可以進行自動化處理、保存、檢索、再現、復制和還原。
(資料圖片)
. 天津圖書館縮微拍攝工作起步于1985年,加入國家“文獻搶救計劃”以來,在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的指導下,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陸續(xù)開展了傳統(tǒng)拍攝、數轉模拍攝、模轉數掃描等工作。
. 傳統(tǒng)拍攝就是將天津圖書館館藏的一大批紙張破損嚴重、幾近毀壞的珍貴文獻,如古籍善本、明清小說、民國書、地方文獻等利用縮微技術轉化成縮微膠片。截至目前,共搶救拍攝新中國成立之前的報紙(如益世報、庸報等)50種約40萬拍,古籍善本(如欽定四庫全書總目、資治通鑒等)1622種約90萬拍,期刊(如國聞周報、教育公報等)546種約120萬拍,民國書(如歷代名人書札、巴金選集等)6千余種約63萬拍。工作人員戴小山過去一直負責傳統(tǒng)拍攝,他告訴記者:“通常需要存4-6年的報紙,每5、6年制定一個工作重心,一次性向國家圖書館上報拍攝計劃?!?/span>
. 數轉模拍攝就是將紙質文獻掃描數字化的圖像利用縮微技術轉化成縮微膠片。2016年是天津圖書館縮微拍攝工作的分水嶺,之前以傳統(tǒng)拍攝為主,2016年以后則是傳統(tǒng)拍攝和數轉模拍攝并行。從2020年起,天津圖書館和國家圖書館每3年簽訂工作協(xié)議,有計劃地對古籍數字化資源進行拍攝。截至目前完成古籍數轉模拍攝375種約18萬拍,民國書數轉模拍攝467種,7.9萬多拍。2020年天津圖書館榮獲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頒發(fā)的“2020年度縮微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 膠轉數掃描將縮微膠片利用數字化技術轉化成數字圖像,便于讀者查閱利用。工作人員查明珠更多的是從事數轉模拍攝?!皵缔D模拍攝包括前整理、拍攝、沖洗、檢驗、封裝等工序,其中前整理工作是整理出哪些文獻可以組合到一卷膠卷的長度集中拍攝,這道工序比較耗時并且最為關鍵。一般來講,一卷膠片可以容納700拍,如果整理階段出錯,會造成膠卷浪費,直接影響拍攝的優(yōu)質率。
. 更為可靠、穩(wěn)妥地保存文獻
. 一直以來,縮微技術在圖書館占據較高的地位,就是因為它能夠長時間的對原件信息加以保存,延長信息存在的壽命和時間。據相關資料顯示:醋酸片基縮微膠片的預期壽命超過100年、聚酯片基縮微膠片的預期壽命超過500年。盡管數字保存是新興的保存方式,但是計算機病毒、黑客攻擊、硬件損壞等原因都會造成硬盤數據的損壞和丟失,但是縮微膠卷就不會面臨這樣的威脅,它不僅分辨率比較高,而且可以輕松地對信息數據進行還原處理,尤其在面臨不可抗力因素時,也體現出較強的穩(wěn)定性。
. 縮微膠片的優(yōu)點遠不止這些,它保存空間密度高,與紙相比,最多可減少95%的空間存儲需求,而且縮微影像是直觀的模擬影像,能夠真實的凸顯信息內容,不可以隨意地被篡改,因此具備較強的法律憑證功能。
. 用“細顆粒度”可視化展示觸摸歷史
. 縮微技術是應對文獻和數字文獻長期保存的關鍵技術之一,具有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和發(fā)展前景。隨著縮微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未來還將在文獻交流、利用甚至服務上發(fā)揮重要作用,是集長期保存和文獻交流服務于一體的全方位、集成化的技術。
. 利用科技手段守護、開發(fā)文獻,是天津圖書館探索的新發(fā)展路徑,正在建設的知識資源細顆粒度建設和標簽標引是全國智慧圖書館體系建設的子項目,應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對模轉數文獻進行智能標引、深度挖掘、語義組織,構建支持知識迭代的知識圖譜,在可視化平臺上展示發(fā)布,不僅可以實現古籍文獻向網絡空間的轉移,打破傳統(tǒng)古籍利用的限制,而且可以提升古籍文獻的普及率,為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供更多可能。(津云新聞記者吳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