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簾水靠身,二簾水破心。宣紙技藝看似簡單的一招一式,卻能制成紙中極品,太不可思議了?!薄霸趽萍報w驗間,我明白了制作一張宣紙的艱辛,感受到一張薄薄的宣紙匯聚了多少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p>
(相關資料圖)
“走到田地間種植番薯,是平時課堂中學不到的,我們用親身實踐去感悟‘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含義。”“真正參與其中,才知道農(nóng)民伯伯太辛苦了,如同我們學習的道理一樣,一分耕耘一分收獲?!?/p>
......
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特別是今年秋季學期勞動教育成為一門獨立課程,進一步推動了全社會對勞動教育的重視。在涇縣,“一校一品”打造勞動教育特色,越來越多的學生參與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勞動教育,并在“精耕細作”的過程中接受身心的洗禮。
實踐解鎖“非遺”智慧
薄如蟬翼潔如雪,抖似細綢不聞聲。均勻潤墨分濃淡,紙壽千年熠熠馨。這是古人對紙中之王——宣紙的美譽。在位于涇縣的中國宣紙博物館,涇縣城關第二小學的學生們不僅了解到“非遺”宣紙的知識,還欣賞到古人以筆為矛、以紙為盾留下的書畫藝術作品。在宣紙技藝體驗園,學生們探尋到古法宣紙從紙漿到成紙的制作過程,共一百零八道工序。
最好的課堂在路上,勞動的智慧與光芒浸潤在傳統(tǒng)文化中。涇縣城關第二小學探索多元化勞動教育形式,讓學生在校內外活動中受益,真正觸摸勞動教育的內涵,在勞動的過程中收獲不一樣的成長。宣紙作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該校把宣紙的技藝與傳承作為勞動教育特色課程之一。
該校還組織學生走進琴溪鎮(zhèn)陶窯村,到古窯開展勞動實踐活動,既能讓他們感受本地傳統(tǒng)工藝的博大精深,也能讓他們接受勞動教育,引導他們體驗勞動的魅力。利用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為契機,開展“巧手做月餅,快樂迎中秋”為主題的勞動實踐活動。每個月一次的全校大掃除活動,師生一起清掃校內外的落葉。學生們手持掃帚,清理區(qū)域內的落葉、煙頭等垃圾。大掃除活動的開展充分調動了學生們勞動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熱愛勞動、以勞動為榮的觀念與態(tài)度,同時鍛煉了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秋收季節(jié),該校三(4)班師生們走進班級種植園,和家長共同挖紅薯,感悟收獲的喜悅。此外,還有很多班級布置了生活作業(yè),將勞動教育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了起來,如刷鞋、做菜等。
勞動教育是一個大課堂,勞動的同時讓學生成長,這是該校開展實踐活動的出發(fā)點。該校明確勞動教育內容,要求開齊勞動教育課程,每周不少于1課時,每學期開展學工、學農(nóng)等教育,深化推動勞動教育,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
“職業(yè)教育+勞動教育”新樣態(tài)
在宣城市工業(yè)學校,把勞動實踐課程分為“番薯的前世”和“番薯的今生”。通過今昔對比,讓學生明白番薯從“代糧主食”到“養(yǎng)生美食”的變化。在勞動過程中,學生一邊學習,一邊參與農(nóng)作物的種植、管理、制作,番薯在一點點長大,學生也在一天天成長,知道了怎么拿鋤頭,怎么開荒地,什么時候播種,如何加工美食......
該校依托勞動教育優(yōu)勢,創(chuàng)新實踐方式,探索中職學校勞動教育新樣態(tài),設計開發(fā)了“基于甘薯種植的田間勞動”勞動教育課程,形成“職業(yè)教育+勞動教育”的特色教育體系。
該校黨委書記劉朝陽強調勞動教育主題活動有助于讓學生養(yǎng)成勞動習慣、培養(yǎng)勞動技能、增強勞動認識、提升思想意志。作為中職農(nóng)林專業(yè)的學生,參與甘薯種植田間勞動,實踐主題突出、參與面廣,活動不僅具有連續(xù)性和交互性,更有接地氣、有人氣、強底氣、顯朝氣等四大優(yōu)勢:學科聯(lián)動接地氣;全員參與得人氣;拉升標桿強底氣;彰顯品牌顯朝氣。探索出了勞動教育新樣態(tài),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每年5月的第二周為職業(yè)教育活動周,今年該校同期開展了“學生勞動教育宣傳周”活動,特別將主題定為“熱愛勞動,勞動光榮”。活動期間,該校以班級召開主題班會、出主題黑板報、舉行教育實踐基地“耕耘園”揭牌儀式、組織師生認領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組織舉行“弘揚勞模工匠精神 爭做新時代中職生”勞模精神進校園宣講會等一系列活動。
今年5月11日,該校因地制宜正式啟用面積為20畝的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耕耘園”,立足課程設計和陣地建設,真正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yǎng)的全過程,努力讓勞動教育成為立德樹人的重要抓手和載體,促進中職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種植園里大豐收
學生體驗宣紙技藝
學生挖番薯
“非遺”走進課后服務
“一校一品”彰顯育人特色
今年涇縣學生勞動教育宣傳周活動的主題是“快樂勞動,幸福成長”,旨在教育引導廣大學生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養(yǎng)成主動勞動、堅持勞動的良好習慣,培育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創(chuàng)新實干、敬業(yè)奉獻的勞動精神,引導全社會樹立“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的價值追求,弘揚勞動光榮、創(chuàng)造偉大的時代風尚。
各校結合自身實際,開展了一系列特色勞動教育活動,如城關第四小學的“我給植物來掛牌”活動,帶領學生游覽整個校園,認識校園內的花草樹木,并親自動手制作植物掛牌(樹牌),給植物掛上“身份證”,通過該活動可以讓學生增長知識,提高能力,同時也有助于同學之間加深了解,增進感情。在城關第五小學的“七彩種植園”,學生們品嘗到勞動后果實的甘甜。該校整合資源,向著系統(tǒng)化、育人化的方向,完善和豐富勞動教育內涵,讓學生在體驗中全面成長。實驗小學舉辦了“非遺我傳承”活動,邀請省級非遺傳承人鄭國民來學校開展涇縣油布傘制作技藝的專題講座,讓學生近距離感受涇縣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獨特魅力,感受涇縣油布傘手工技藝的文化內涵。部分學校開展勞動技能達標賽,通過比賽展現(xiàn)學生平時勞動實踐的成果,以競技形式營造濃厚氛圍,樹立典型和榜樣,起到引領示范的作用。
在該縣,勞動教育不只在校內開展得如火如荼,還延伸到了家庭。各校通過家長會、微信公眾號、聊天群等途徑,廣泛宣傳勞動教育宣傳周活動的意義和舉措,引導家長發(fā)揮作用,引領家長自覺成為孩子家務勞動的指導者和協(xié)助者,言傳身教培養(yǎng)孩子勞動習慣。活動中,各校鼓勵孩子們?yōu)楦改缸鲆患λ芗暗募覄帐?,如洗菜、洗碗、淘米、掃地、整理房間等,并讓學生和家長共同選擇一兩項家務活動長期實踐,培養(yǎng)愛勞動的熱情,養(yǎng)成愛勞動的好習慣,爭做“生活小達人”。
為了更好地開展中小學生勞動實踐活動,各校積極發(fā)揮勞動實踐基地的綜合功能,狠抓德育工作,讓學生有全面發(fā)展的機會,各中小學校與農(nóng)場簽訂實踐基地協(xié)議,目前該縣擁有一個宣城市級學生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綠沁園種植家庭農(nóng)場,榔橋小學、昌橋小學、蘇紅學校、城關四小等都建有自己的勞動教育基地。
下一步,該縣教育體育局將整合資源,加大開發(fā)勞動實踐基地,便于學生常態(tài)化開展實踐活動;建立健全安全教育與管理并重的勞動安全、培訓和評價體系;不斷完善勞動實踐教育課程,明確不同學段勞動教育育人目標、實踐內容、實施建議及評價方式,“精耕細作”打造勞動教育特色品牌。
□本報記者 謝婷婷
通 訊 員 朱云飛 楊 劍 何 平